【贵医记忆】筚路蓝缕 医启山林——记贵州高等医学教育奠基人李宗恩教授
编者语: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医院即将迎来八十岁华诞。悠悠岁月,弦歌绵长。历代先贤辛勤耕耘,传华夏之文脉,承岐黄之精髓,跋涉求索,虔诚奉献,铸就今日之辉煌。回望来路,历史脚步清晰凝重,文化传承绵延不绝。展思将来,贵医人不忘来路、不改初心,秉承“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之校训,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扎根沃土、服务民众。从本期开始,本栏目每周三定期推出,讲述院史上诸位名医名家故事,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凝聚行稳致远力量。
筚路蓝缕 医启山林
——记贵州高等医学教育奠基人李宗恩教授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日本的疯狂进攻,北平、天津及华北地区很快被侵占,沦陷区遭受到战争带来的极大破坏,战争所到之处,哀鸿遍野,人民流离失所,高校纷纷停课,师失所教,生失所学,社会动荡不安。
1937年7月19日,教育部聘请李宗恩、金宝善、王星拱、黄建中、周天放、杨崇瑞、汤佩松、朱章赓等人为国立武昌医学院筹备委员,指定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襄教授李宗恩为筹备主任,并划拨筹备费十六万元。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7月30日,天津沦陷,11月12日,上海沦陷,12月13日,南京失守。战火逼近武汉,筹建武昌医学院已无可能。
由于贵阳地处战略大后方,为了培养抗战所急需的医护人才和发展落后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客观形势迫切要求在这一地区兴建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一方面为流亡医学生提供急需就学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为西南地区奠定医学教育的基础。贵阳成为首选之地,教育部遂决定将正在武汉筹建的国立武昌医学院改在贵州省贵阳市创建国立贵阳医学院。1937年12月31日,教育部聘李宗恩、朱章赓、杨崇瑞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委员,指定李宗恩为筹备主任。1938年1月1日,筹备委员会在汉口成立,教育部加聘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张志韩、教育部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杭立武二人为筹备委员。
1939年,贵医六广门临时校舍大门
1月中旬,筹委会分别在汉口、重庆、西安、长沙、贵阳开设招生处,所招学生以失学医学生及护士助产学生为主。汉口学生招收和转运工作主要由汤佩松、齐登科负责,重庆由金祖怡、李宗瀛负责。特别是来自河北省立医学院的学生在贾魁教授的带领下,横穿敌占区,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贵阳。由于湘黔公路车辆短缺无法供应,交通极为困难,且学生、教师人数过多,筹委会遂决定所有老师和学生集中于汉口,分批乘坐轮船至重庆,再由重庆坐车至贵阳。
1938年2月中旬,李宗恩由汉口经重庆抵筑。当时的贵阳虽然是省会城市,但城市破败不堪,房屋陈旧,街道泥泞,交通极为落后,经济贫穷,全省1200万人口只有12名注册医生。 抗战前,贵州高等医学教育一片空白,只有省立医院开办了一个妇产婴医科传习所,办了一年多就不了了之。李宗恩等面临巨大挑战,首先租借贵阳市禹门路133号虎峰别墅(即王公馆)一二楼作为临时办事处,着手各项准备工作。觅定贵阳阳明路两广会馆、三圣宫和华严寺等处,并立即组织修缮,两广会馆大部分作为教室、实验室及图书馆,三圣宫和华严寺作为学生宿舍。
学校早期教师授课场景(照片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贵医创办初期设医本科,附设医事职业科,內分妇产班和助产班。机构设置方面,李宗恩任院长。在院长领导下,设立教务处、训导处、秘书处。教学单位共设立人文科、化学科、生理药理科、数理科、生物科、解剖科、病理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公共卫生科等11个科。首聘人文科主任洪谦教授,教务处主任是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的贾魁教授,训导主任是来自武汉大学的汤佩松教授。在第一任11个科主任中,来自北平协和医学院的专家和毕业生6人,包括杨崇瑞(妇产科)、贾魁(内科)、柳安昌(生理药理科)、尹觉民(解剖科)、杨静波(外科)、严镜清(公共卫生科)。
开创于战时,因运输困难和外汇限制,购置教学设备异常艰难,李宗恩多方奔走,向各地卫生医事教育机关商借使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贵医向协和医学院定购的仪器能及时到达贵阳,协和医学院病理科刘维德助教多方奔走,打通各个环节,申请通关手续,并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辗转轮船、火车、汽车,亲自押送物资通过敌占区北平、天津、上海,绕道香港、安南,进入云南开远、昆明,最后抵达贵阳。
向协和医学院订购科学仪器一批(照片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938年3月1日,国立贵阳医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到4月中旬,登记学生全部到达贵阳,4月18日开始施行救护训练。6月1日,学校正式上课。共收容失学医学生及护士助产学生300余人,来自战区30余所学校。当时各年级均有学生,学业程度参差不齐,故采取分班,分上下学期授课。医科一年级至五年级分9个班,医事职业科一至三年级分6个班。
设立437ccm必赢的请示(照片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贵医逐步步入正轨后,高年级学生临床实习问题成为紧迫亟待解决的问题,前期实习主要依靠省立医院和贵阳中央医院,1940年9月,解除与省立医院实习合作办法,李宗恩特聘贾魁、杨济时、杨静波、李瑞林、管葆真为实习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杨济时为主任委员。9月16日,临时门诊部正式开诊。1941年秋,临时门诊部扩充为附属医院。
1941年,创建之初的437ccm必赢大门(位于两广会馆)
据记载,创办初期,贵医及437ccm必赢云集了杨崇瑞、朱章赓、贾魁、杨济时、王季午、汤佩松、陈文贵、王志均、王世真、周金黄、杨静波、周裕德、沈克非、朱懋根、吴执中、沈寯淇、严镜清、周金黄、张昌颖、许殿乙、荣独山、徐丰彦、郭秉宽、李瑞林、何碧辉、凌敏猷、齐镇垣、钟世藩、秦作梁、邹子度、刘培楠、李漪、侯宝璋、张作干等大批医学精英。其中绝大多数专家来自协和医学院,总计100余人。贵医从办学规划、科室设置、教员聘请、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充分借鉴协和经验,437ccm必赢在办院理念、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上亦多参照协和医院,形成了诊疗规范、治学严谨的优良作风,被誉为“小协和”。
贵医的创建,不仅解决了当时我国华北及东部敌占区大批医学生、助产士及护士学生的学业,奠定了西南医学教育之基础,开创了贵州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培养了抗战急需之医学人才,推动了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而且保护、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包括来自协和医学院等高校的医学精英,他们大多后来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甚至成为相关领域的开创者,散布全国各地,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50年8月27日,贵医师生在北京合影留念。前排左五李宗恩,前排右五沈雋淇,前排右三王季午,前排右四朱懋根,前排右一管葆真,第二排右一王诗恒。(图片来源:朱懋根院长之子朱贤书提供)
80多年来,由李宗恩教授等筹建的国立贵阳医学院,在历代贵医人接续奋斗下,历经国立贵阳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必赢国际437官方的发展奋斗历程,已经成为贵州省唯一具备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省属重点大学,正朝着“建成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一流的百年医科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由李宗恩、杨济时等倡导创建的国立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历经国立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437ccm必赢的发展奋斗历程,已成为贵州省综合实力最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正朝着建设“患者满意、员工自豪、同行认可、社会赞誉、区域一流的研究型优质医院”阔步前进。
李宗恩教授,1894年生,江苏常州人,1920年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毕业,1922年获伦敦卫生及热带病学院颁发卫生及热带病学硕士学位。1923年至1937年任职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襄教授。1937年秋,李宗恩南下筹办贵医,任首任院长。他充分借鉴欧美和协和经验,从办学规划、科室设置、教员聘请、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充分借鉴协和经验,让贵医在高起点中开局,形成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谨治学的学风,为抗战时期的中国保存和锻炼了大批医学专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1943年3月至1945年1月,兼任437ccm必赢委员会主任委员(院长)。1947年,他接受协和董事会的任命,5月赴北平担任协和医学院院长,带领协和复校,成为第一位有实权的中方院长。1948年获格拉斯哥大学科学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协和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英国医学会及远东热带医学会会员。1949年9月受全国科协推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并兼任欧美同学会理事长;1955年至1956年任欧美同学会主任委员等。1962年逝世,他毕生从事医学教育、科研工作,对血丝虫病、血吸虫病、疟疾和黑热病等有较深研究,在领导黑热病流行病学研究工作中尤有建树。李宗恩教授系全国著名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热带病学研究创始人,一级教授,贵州高等医学教育奠基人,贵医创始人。
李宗恩(前排右二)与家人合影,前排左二李宗恩夫人何晋,后排左一李宗恩之弟李宗瀛(照片来源:李宗恩院长之孙女李维华提供)
(资料整理:吴祥文 姚思勤毕波李晓芬张峰夏天)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