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医记忆】忆管葆真先生
编者语: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医院即将迎来八十岁华诞。悠悠岁月,弦歌绵长。历代先贤辛勤耕耘,传华夏之文脉,承岐黄之精髓,跋涉求索,虔诚奉献,铸就今日之辉煌。回望来路,历史脚步清晰凝重,文化传承绵延不绝。展思将来,贵医人不忘来路、不改初心,秉承“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之校训,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扎根沃土、服务民众。从本期开始,本栏目每周三定期推出,讲述院史上诸位名医名家故事,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凝聚行稳致远力量。
忆管葆真先生
人生格言:用真心对待病人,用爱心浇灌事业,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真实无悔的人生。
“在患者第一的原则下进行护理工作”,这是1981年8月,在我入职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天在岗前培训时,管葆真副校长对我们35位新护士的谆谆教诲,当时必赢的名字是开封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历经36个春秋,至今我仍记忆犹新,也可以说我一刻也不曾忘记。
枪林弹雨中的执著
管葆真先生,是20世纪30年代初协和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后被选送英国皇家医学院留学,学成归来,投身于祖国护理事业,不管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甚至在文革受到冲击之时,她都矢志不移,对护理事业、对患者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挚爱。
1946年,贵医附属高级护士、助产士职业学校护士12班、助产8班毕业合影。前排右五管葆真,前排右四李宗恩,前排左二王季午,前排右三朱懋根。
抗日战争初期,大批国内有名的教授、医师及流亡学生纷纷逃到贵阳。为使沦陷区的医、护、助产专业的学生完成未竟的学业,1938年3月,国立贵阳医学院建立。当时医疗人才济济,而护理人员奇缺。为了办好护校,筹建的附属医院必须成为高水平的教学基地。在物质条件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管葆真毫不气馁,亲自动手制备各种物品,并且参照北京协和医院的制度,制定本院的工作制度与流程。开院后,她深入科室检查工作,亲自护理危重病人,耐心指导护理人员,被誉为实干的护理专家。为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白天她亲自授课并做行政管理工作,晚间她检查自习,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为他们解疑答惑。那时管先生和学生们同住在一个四合院里。当日本人的飞机空袭时,她把学生叫到她的室内躲避。她还想法为学生改善生活,对学生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学生亲切地称她为管妈妈。
1946年,贵医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学生欢送管葆真校长留影
以人为先治病 以德为先育人
建国后,管葆真先生被任命为武汉(原汉口)协和医院第一任中国籍护理部主任,这是该院首次由国内专家担任此职务。60年后,在一次学术论坛上,我见到了武汉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义兰,她满怀敬仰之情地说,管先生十分重视护士的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多次参加医院的基本建设,用以自己忠于职守、严于律己的作风及忘我工作的精神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她大力倡导在“在患者第一的原则下进行护理工作”的理念,并身体力行。管先生经常告诉护士,在工作中每时每刻都要优先考虑患者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去充实知识,提高技能,修炼医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954年,为支援内地卫生建设,管葆真先生来到河南开封,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1955年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也随即迁至郑州。管先生选择留在开封,任开封医药专科学校副校长兼任附属医院副院长。对于教学工作,她一贯认真负责,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积极传播知识。当时示教室内没有模型人,教师示教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均十分困难。她带领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护理模型人,经过刻苦钻研,终于研制成功一个多功能模型人,在它上面可作多种护理技术示教, 使学生易于理解理论知识和学会技术操作;模型轻巧灵便而且成本低廉,每个不超过88元,利于在全国推广。中华护士学会的领导也很重视,将拍摄的照片刊登在《健康报》和《护理杂志》上。各地护校使用后,给予了很高评价。
管葆真(二排右三)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同事合影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开封医专附属医院接受了240名震区的伤病员。年近七旬的管葆真先生不顾年老体弱,依然投入到第一线抢救工作中,她亲自组织医护人员搭建帐篷,制定治疗护理方案,动员机关干部下科室帮助工作,每天晚上伤员帐篷里都能看到她的忙碌的身影,或照顾患者,或与患者亲切交谈,被同志们称为开封医专帐篷里的“南丁格尔”。
在开封医专工作几十年间,每当新生入学后,她都要向学生介绍护理专业,强调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学生们明确学习目的,安心学习专业知识。有一次一名学生受到社会上对护理专业世俗偏见的影响执意要求退学,她就到学生寝室去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了这个学生,使她坚定意志继续学习。
作为副校长,管葆真先生常说:要培养优秀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还应提高她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她认为护理工作者能否做到“永远在患者第一的原则下进行工作”,与她们的责任心、慎独精神以及遵章守纪的行为密不可分。必须使学生建立以利人为目的的内心信念,具有对是非、善恶的正确判断力,才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她坚持在课程中增设伦理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以人为本。
点点滴滴都是爱
管葆真先生除注重教学及临床护理外,还特别提倡学术交流。1934至1938年管葆真在南昌助产学校任教导主任时,她除了担任行政管理及教学工作外,还亲自主编《江西助产月报》。用以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指导工作及改进学习。1946年管葆真被任命为复刊后《中国护士季刊》的专职总编译。一个人负责一份杂志,困难可想而知。但是由于管葆真博学多才,精通中、英文,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再加上她的努力,使刊物的内容丰富多彩,受到国内外护理界的重视和称赞。
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外医学·护理学》出版的最初9年(1980~1988年)中,她担任编委,每期至少刊登一篇经她校对的文章。她利用海外亲属,购买国外护理文献,选出较好的文章,自费复印后分发给开封市几所医院和学校的医务人员去翻译,由她负责修改后再投稿。这样,她为必赢培养了一批专业笔译人员。
管葆真工资级别很高,但是她生活非常简朴,每天早晨在职工食堂,总是1分钱的咸菜佐餐,可是她听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振兴护理事业基金会”的消息后,一下子就捐了130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她一年的工资。她对护理事业的挚爱,由此可见一斑。
我临床实习期间,她已70多岁,仍坚持每星期六召开实习生座谈会,要求我们每人每周写一篇学习体会,由她亲自批阅,每周护士长例会上她都会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以便共同研究解决。每次到病房她都亲自查看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尤其重视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质量,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医院的护理质量及服务态度一直为社会称道。
对待学生和新护士她耐心指导,怎样换床单才能避免尘土飞扬,怎样为患者更换体位才能避免引发患者受伤肢体的疼痛,怎样换位思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教导我们要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她那温柔的话语、轻柔的动作、娴熟的技术,点点滴滴、无微不至,无不透出她对学生、对患者的关爱。
从病人床头到学生的课桌,她是生命的守护神,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多年来,她把自己做成灯芯,为一附院的护理事业默默燃烧,为河南乃至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她作为护理人的杰出代表,先后接受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主席接见,尽管她桃李满天下,但她从不骄傲,从无停顿,为患者能得到更安全、更优质的服务,呕心沥血。
(本文作者: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何艳玲,文章有删减)
管葆真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1938年10月聘为贵医副教务长、医事职业科首届科主任,1940年9月,医事职业科改为护士科及助产科,1941年改为贵医护士助产职业学校,1942年又改为贵医附设高级护士助产学校,管葆真任首届校长,兼437ccm必赢护理部主任,讲授护士助产科饮食学、英文、职业问题等课程。1940年9月聘为437ccm必赢筹备委员会委员,参与临时门诊部筹建,临时门诊部后扩充为437ccm必赢。1946年9月,管葆真辞职离开贵阳,先后任中华护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护士季刊》专职总编辑、广州市东山浸礼会医院护理部主任兼护士学校校长等。
1991年,437ccm必赢建院50周年,管葆真题词。
建国后,管葆真任汉口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南区卫生部医学教育处护理专员。中南大区撤消后,管葆真奉命调至河南,1954年10月至1956年8月,她在郑州市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1956年9月至1987年3月,任河南省第一卫生学校副校长及附属医院副院长。1980年,她担任《国外医学·护理学》编委。1983年7月,在中华护理学会召开的第19届大会上,她被授予荣誉会员称号。曾任中华护理事业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河南分会名誉顾问,中华护理学会开封分会名誉理事长,曾5次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1964年,管葆真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管葆真,1908年生,安徽和县人,1993年逝世,著名护理专家,437ccm必赢创建人之一,贵医护校创始人。
(资料整理:吴祥文,李晓芬)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