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钩沉详细

【贵医记忆】437ccm必赢早期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21-04-15 10:49    本文出处:党委宣传部新闻科   
分享

编者语: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医院即将迎来八十岁华诞。悠悠岁月,弦歌绵长。历代先贤辛勤耕耘,传华夏之文脉,承岐黄之精髓,跋涉求索,虔诚奉献,铸就今日之辉煌。回望来路,历史脚步清晰凝重,文化传承绵延不绝。展思将来,贵医人不忘来路、不改初心,秉承“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之校训,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扎根沃土、服务民众。从本期开始,本栏目每周三定期推出,讲述院史上诸位名医名家故事,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凝聚行稳致远力量。



我国的医学教育,除了几个较大的都市里面有一、二个设备较为完善的医院外。其他大多数闭塞的地方,因为教育程度的关系,就没有人去注意,尤其是边陲的西南,更没有人去顾及;但自“七七”事变伊始,沿海各大都市先后弃守,老百姓颠沛流离,无家可归,致流亡者不可数计,其中以青年学子为甚,于是西南各省便成为抗战的中心,其地位的重要及其对抗战的贡献便可想而知了。      

强国必先强种,健心必先健身。医学教育便是强国强种的准绳,尤其是处于抗战吃紧的当时,伤亡的惨重,疾病的发生,医疗与护理均感万分困难,有见于医护人才的培植,不能因战区学校的沦陷而稍辍,故对医学教育的推动积极展开,我们的母校——国立贵阳医学院——在李前院长伯纶奉命之下,便诞生于贵阳,收容从沦陷区出来的各校各级医护学生。      

医学不只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凭着理论做出一番实际的工作;换言之,学理与实习是并重的。所以医学院的艰苦设院,也就在李院长暨杨济时主任的苦心筹划,以及各同仁的协助之下,随着诞生了。

1941年附院创建时期大门(阳明路两广会馆)

       437ccm必赢的成立是在1941年,院址在两广会馆,那时首先成立了各科门诊部,每天就诊的患者虽不很多,可是市民的对于本院的肯定已经奠定,只苦的是诊断确定后不能住院疗治,为了解决患者的遗憾,院方才于手术室旧屋开设了一个十张床位的病室: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这十张床位的病房,却包括着各科。当时医护人员的合作,管理的严格,奠定了附院的规模。翻阅那时的病历,就可见一般了。

两广会馆旧址内的附院(楼上:行政办公室,楼下:挂号处、药房)

十张床位是不会够用的,患者是逐渐增多,遂在普通男病房增设男女病房,各有病床十二张,又于职员餐厅设产室,仅有五张床的设备,婴儿及助产士办公室均设其中,如因生产,则以手术室为生产室。当时正值抗战艰苦的时候,人力物力都感到极端的困难,可是那时的工作人员都用精神作后盾,冲破了艰苦的难关向前迈进。

为了日需用品的收支统一与保管,又于1941年9月成立库房,药房因经费支细由商家承办,其药价约合市价之八折。但为药剂之真实及售价之便宜,于同年11月起收回自办,工作人员仅三人,后增至五人了。      

头等病房始于1942年1月,有床位八张,1943年3月增添二等病房,设病床16张,总计当时的床位有53张,但限于经费,设备仍属简陋,例如床上的设备无法调换,各病室共用空针,镊子镊不起棉花等,都是实际的情形,以致实习医师们把很多宝贵时间消耗到等待用具上去了。      

1943年8月,小儿科病房成立,分为头、二、三等及隔离病室,可容患者12人,但仍供不应求,那时系由高永恩博士任主任。及至1944年冬,因黔南事变,医院行政遭受极大的影响,由于难民医院附设其中,床位亦随之而缩减了。各工作人员因疏散而离开的很多,直至1945年夏天才渐次恢复过去原有的状况。      

1945年9月,产房增添床位十四张,又另设女病房床位26张,加上妇科病房的9个床位,和婴儿床,再加上其他病房扩充的床位,附院拥有病床140张,占着黔省所有公私立医院病床的第一位。至1946年6月,领到大批美军物资,附院的床位再度扩充,一改战时的因陋就简,附院床位增至167张,医护工作人员及工友近200人。      

附院首任院主任杨济时是煞了苦心,对附院建立费经心血,具备了很好的规模。那时设置的木制设备,仍使用着。第二任院主任杨静波,同仁们有口皆碑。第三届院主任王季午,亦颇有建树。第四届的附院行政改为委员制,由李宗恩院长兼任主任委员,贾魁医师为医务主任,王季午医师为院务主任,周裕德医师为总务主任,每周举行会议一次,商讨一切应行改革及兴办事项,但仍以经费支绌,每日开支不易,向筑市各银行贷款维持,一切持续至黔南事变。1945年1月份,委员制度取消,改由周裕德医师任院主任,全权处理附院一切,以多重积蓄之方策扩展附院,颇著劳绩。1946年1月,周主任出长惠滇医院,院主任由刘震华医师接充,因获领美军物资,工作展开之际,一人精力有限,于1947年5月起加增副院主任一人,由学院聘请赵昜医师充任襄助院务,附院更有日新月异的进展。      

抗战胜利后,各地复员,王季午主任调往浙大医学院,刘震华院主任,赵昜副主任,于1947年辞去现职,相随而去,改由我二人掌理院务至今,此乃附院之经过情形也。      

附院的成立,历史不可谓不悠久,住院人数超过一万大关,门诊人数初复诊已近三万人。经费一项,除由教育部发拨一部分外,系以自给自足为原则,但物价跳涨,开支浩繁,每月仍亏累三千万左右。故对未来计划,设立永久院舍于太慈桥,另设传染病院,疗养院各一所,还得向教部请求辅助。至于组织的扩大,业务的开展,正在缜密筹划中,并望同仁与校友时予匡助也。

太慈桥附院旧址


     (本文选自《贵医院刊》之《贵医成立十周年暨437ccm必赢成立七周年纪念特刊》1948年3月1日)
   作者介绍:杨集祥,河北秦皇岛人,普外科专家,1941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1947-1948年任437ccm必赢院主任(院长),后任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院长。      

窦光龄,河北唐县人,妇产科专家,194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留校任教,曾任妇产科主任,437ccm必赢副院主任(副院长)。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贵医记忆】437ccm必赢早期发展概况

预约挂号

就诊指南

专家介绍

医院导航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