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钩沉详细

贵医记忆 |难忘的三十二年

发布时间:2022-06-29 23:31    本文出处:党委宣传部新闻科   
分享

编者语:


图片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437ccm必赢走过了八十余载光辉历程。悠悠岁月,弦歌绵长。历代先贤辛勤耕耘,传华夏之文脉,承岐黄之精髓,跋涉求索,虔诚奉献,铸就今日之辉煌。回望来路,历史脚步清晰凝重,文化传承绵延不绝。展思将来,贵医人不忘来路、不改初心,秉承“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之院训,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扎根沃土、服务民众。本栏目每周三定期推出,讲述院史上诸位名医名家故事,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凝聚行稳致远力量。


图片


从1953年入职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到1985年离开,作为曾在437ccm必赢放射科辛勤耕耘32年的我,倍感亲切和自豪,在漫长的岁月里,从青年到花甲,从助教到教授,有创业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往事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3年,响应党的号召,我以实际行动在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分配表上填写了这个诺言,至今无悔。我是放射学高级师资,由卫生部分配到贵阳医学院报到的。还记得临行前夕,依依不舍告别了浙大的老师和绍兴的亲人,只身一人,带着铺盖行李,愉快地踏上举目无亲的人生旅途。从杭州乘火车到金城江,再转乘长途汽车,颠簸在崎岖山间,沿途共计四天四夜才到达贵阳。当时天色已晚,我叫了一辆人力车,载上行李,自己尾随其后,连走带跑到了太慈桥,这是贵医的老校址所在地。学院、附院分界不清,规模不大,437ccm必赢有一百余张病床。新分配来院的年青人,大多居住在集体宿舍,也增加了彼此的友谊和交流。从祖国四面八方分配来贵医的青年教师们,深受院领导的重视和各方面的热情关怀,教师们不论男女,个个精神振奋,朝气蓬勃,一股革命大家庭的暖流,更增添了年青人的生命活力。
顽强的创业、执着的追求
     我步入“X光世界”,源于1952年,由浙江大学医学院五年级学生中,卫生部选拔到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放射学高级师资班培养一年,师从我国著名的放射学专家谢志光教授,他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我渐渐地热爱了放射学专业,也奠定了为放射学事业奋斗终身的愿望。
     437ccm必赢放射科是我专业的起点,也是我放射学事业得到发展的基地。20世纪50年代初的放射科,设备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但我坚信事在人为,本着浙大“求实、创新”的校训,有领导的支持,群策群力,是可以改变现状的。当时科内仅有美国Picker30mA和东德100mA的X线机各一台,人员仅有技术员和工人各一名,没有医师,放射科主任由外科孙世镛主任兼任,他对我的到来,热情欢迎、关怀备至。还记得刚步入贵医的时刻,已是晚上7点,孙主任邀请我去他家用餐,他夫人黄启瑞老师照顾周到,使我感到家一般的温暖。
     由于任务重,白天完成日常医疗、教学工作,晚上还经常加班加点,书写诊断报告,修理发生故障的X光机,经常到12点后才回宿舍。日以继夜过度劳累,我原有的胃溃疡疼痛加剧,已影响到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1956年,我下决心作胃大部切除手术,由孙主任主刀,手术十分成功,一周后可下床活动,两周后就愉快地投入工作,积极忘我的工作精神,得到了党和人民认可。从1956年起,我担任科领导,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三年困难时期,因市场食品严重缺乏,加上放射量接触较多,白细胞曾一度下降,但我并不气馁,对未来充满信心。


1956年,位于六广门处(现址)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竣工
     1958年,学院及附院均搬到六广门新址,条件大大改善,病床和学生数量也相应增加,放射科的设备和师资也得到一些补充,勉强应付一般医疗和教学任务,科研工作搞得很少,若要改善现状,还有待继续努力。
     1975年,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鲁瑞林同志,因胃病在北京301医院,采用先进的“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后来到437ccm必赢放射科复查,是我为他作钡餐检查,他将复查的照片资料送往北京,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他也很高兴。他还谈到先进设备对疑难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我也反映了437ccm必赢放射科设备极差,急需购置先进X线诊断设备,并得到了他的理解和支持。我写了购机的报告,得到党委书记王增业和院长王存方的大力支持。但这一正确做法,却遭到来自极左路线的谴责,什么“违反626指示”、“崇洋媚外”等等。我冒着风险,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向有关部门反复陈述购机理由,经多次周折,四处奔跑。终于感动了省委、计委和卫生厅等有关部门,批准了我的请求,拨款20万美元。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力,我反复研究和分析了不少国家X线机的说明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决定采用配套的方式,购日本主机,有些附件选配相关国家产品。用一整套机器钱,配套选购成两套机器及彩色摄像和录像机一套,为医疗及教学用。经安装后,使用效果极佳,得到上级和群众好评。1983年,第二次经过艰苦努力,向省政府申请到专款购全身CT,60万美元。当时去北京审批由科内医师前往办理,经多次辛劳奔跑办妥,由甘德光工程师积极参与CT机装修、操作及一切机器的维修,作出很大贡献。于1984年又为修建4500M2的八层放射大楼再次向省政府申请专款,经过多次波折,也受过批评,写过检讨,为了437ccm必赢放射科事业的发展,我并不计较个人得失,最后终于成功了。20世纪80年代,放射科的机器设备和用房,已基本上挤进了国内先进行列。当时科内人员在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增加到40余人,但业务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1975年、1981年科内人员参与由我主编《X线诊断手册》及《X线诊断技术学》,分别由上海、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两书均获贵州省人民政府科学大会奖。


刘子江教授在手术中
     1978年,在国际“介入放射学”研究进展的影响下,我开始致力于“介入治疗”的研究,使放射科医师,由单纯“影像诊断”迈向“诊治结合”。当时我国医学界尚未接受“介入放射学”,而且插管硬件较简陋,几乎“白手起家”,我与科内许绍雄等同道们,经过不断探索,从学院解剖室尸体上观察血管的分布、走向和毗邻关系,以及导管的改形......等等。苦干、巧干终于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从动脉插管造影,到肿瘤动脉供血的化疗、栓塞,一步一步向前迈进。1983年,在卫生厅和437ccm必赢副院长瞿溥年的支持下。同意我用科研经费出席在瑞典举办的“国际性第二次消化道放射学术会议”,会后留在瑞典隆特大学医学院考察和学习介入放射学一个月。同年因购CT机后赴日本昭和大学及日本医科大学考察学习CT及介入放射学一个月。经过两次学习,进一步扩展了我对“介入放射学治疗”的研究思路。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介入放射学从437ccm必赢开始,右为介入放射学先驱刘子江教授
     “介入放射学”的命名,是由美国一位放射学家Wallace在1976年正式提出来的。在国内从事“介入放射学”研究工作,437ccm必赢放射科最先开始,对这刚萌芽的新生事物,得到汪绍训、裘敏芸等老一辈放射学专家的重视和鼓励。1982年经卫生部批准,在437ccm必赢放射科举办了全国首届“介入放射学”学习班,每年以办班方式,培训了大批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医师,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其中不少学员,已成为各大医院开展介入放射治疗的骨干力量。1984年正式批准贵阳医学院放射学教研室,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介入放射学”研究生,使这一研究工作后继有人。1985年在杭州举办全国第四届放射学术会议,在大会上首次播放了由学院詹业著录制、由我编导的彩色录像。包括“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两部分内容,其素材全部取于我科介入治疗的病例内容。播放后受到与会的专家和和同道们好评,影响很大。记得有一位专家,以通俗的比喻、风趣地说:“穷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同道们也誉我为“国内介入放射学奠基人”。1990、1994、1997年三届分别选为中华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组副组长、组长及荣誉主任委员。许绍雄教授也连任两届组员。我科参加“介入治疗”研究工作的部分高年医师,也相继应邀到成都、昆明、徐州、大庆等地讲学和“介入治疗”示范,学术空气十分活跃。中华放射学杂志也不断刊登了我科介入放射学研究的论文。我们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写的文章也在英国介入放射学杂志上正式发表,437ccm必赢放射科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大大地提高。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全国首届“介入放射学”学习班合影。
落叶归根、为故乡发挥余热
     这是我老年的愿望,幸得组织上的理解和批准。1986年元月在欢送和告别声中离开437ccm必赢,来到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担任主任职务,2000年9月退休。回乡工作15年的业绩,也得到了表彰,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5年,我因患肺癌,术前做过肺癌灌注化疗,两次治疗后,手术切除,但我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依然健康。人有生便有死,重要的是有所贡献。虽然我已进入76岁高龄,但我热爱专业,应聘到浙江金华,一所新建的广福肿瘤医院担任放射科主任职务。我将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继续培养和指导科内干部,为广大癌症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而努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的老年生活也会更加充实。离开437ccm必赢多年,但我怀念和感谢的心情丝毫未减,对437ccm必赢近几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十分关注和高兴。
本文选自《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简史(1941—2001)》,作者刘子江。


     刘子江(1925~2003),浙江绍兴人,著名放射学家,中国介入放射学之父。1953年浙江医科大学毕业。437ccm必赢放射科主任、教授,在全国首先开展介入性放射学新技术,为全国培养了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后任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获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科技成果奖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贵医记忆 |难忘的三十二年

预约挂号

就诊指南

专家介绍

医院导航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