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437ccm必赢走过了八十余载光辉历程。悠悠岁月,弦歌绵长。历代先贤辛勤耕耘,传华夏之文脉,承岐黄之精髓,跋涉求索,虔诚奉献,铸就今日之辉煌。回望来路,历史脚步清晰凝重,文化传承绵延不绝。展思将来,贵医人不忘来路、不改初心,秉承“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之院训,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扎根沃土、服务民众。本栏目每周三定期推出,讲述院史上诸位名医名家故事,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凝聚行稳致远力量。
李漪启程赴美时,二战还没有正式结束,只能乘飞机到印度,而后改乘海船。这是当时由大西南去美国唯一途径,也是极艰苦的旅程。她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生活,才到达大洋彼岸。20年“游方郎中”的艰苦生活,特别是战争年代,艰苦倍增,她又很少注意自身健康,常常废寝忘食地工作,加之这一趟漂洋过海,饱经风波之苦,抵达加拿大,她就病倒了,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症,使她浑身无力,不要说行走,就是站立都很困难,不得不住院治疗了几个月,才得以康复。 李漪这次出国,提供的条件也是比较优越的。机不可失,时不可待,尽管她身体还有些虚弱,却以坚韧的毅力撑持着,从加拿大开始参观、访问,在蒙特利尔市大学医学院,内分泌研究室主任亲自陪她参观,详细地向她介绍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的情况,这对于她后来回国创办动物实验研究室有一定的影响和启发。到了多伦多,她又会见了原来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担任客座教授的医学家焦森·尼登,这真是“他乡遇故知”,俩人都高兴极了。经焦森·尼登教授的介绍和推荐,李漪到了扬特大学板亭物质代谢研究所。这里的生物研究所正在着手细胞体外培养的科学研究。当时这还是一个新的科学研究领域。李漪参加了这方面的科研活动,亲手做了小鼠乳腺细胞培养,并且取得成功。外方很器重这位来自东方的医学界女学者,研究所拥有各种各类肿瘤的实物标本,都提供给李漪使用。她得以观察了各种各类的肿瘤实物,也促使她对研究肿瘤、癌症病理学专业的兴趣更加浓厚。 1948年,李漪从加拿大到美国哥伦比亚医学院继续进行病理学研究,侧重于肿瘤病理学的研究。学院不仅名家荟萃,而且有丰富的肿瘤实物资料和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在一个既可称为展览大厅,又可称为研究室大厅里,陈列着许许多多肿瘤切片标本,每份标本都记载了患者的国籍、姓名,职业,乃至简要病历,一些世界名人患肿瘤手术后的切片,也保存在这里。大厅里还陈设了先进显微镜,供科研人员使用。当时这家学院在肿瘤专科方面已属第一流水平,纽约各家医院的肿瘤X光片大都送到这里来鉴定。李漪在这家著名的、设备完善的医学院,接触了很多癌瘤病例,做了许多临床工作,特别是癌症的诊断,治疗。在科研方面做了体外癌细胞培养,恶性肿瘤的接种,化学物质诱发癌的研究等等,这在当时都属于高难度很大的实验,也受到了这方面专家学者的指点和教益。随后,她又到柯乃尔医学院病理科和动物体外细胞培养室从事科研。她在美国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肛门淋巴病》由哥伦比亚大学的《外科学》杂志刊载,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成为她的“成名”之作。 中国女医学家李漪教授在美国医学界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经洛氏基金会两位名家推荐,她又得以到美国东海岸的缅因州海滨一所基因与生长研究所去工作。所长勒特教授原是密西根大学的校长,在国际医学界中他是纯系动物培养的首创者,当时勒特教授正从事这项带有开创性的科研工作。他对李漪极表欢迎,热情欢迎她参加他的科研,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而且允许她到他个人的研究室去做试验,在欧美一些国家,一些著名的学者教授的个人专用实验室,不经允许是不能进人的“禁地”。勒特教授这样对待李漪,表明了他对这位中国女学者的器重,信赖。对此,李漪十分珍重,学习,工作倍加努力。 勒特教授开创培养纯系动物,是用同胎生的雌雄动物(小鼠、小兔)进行交配,连续若干代后,这些动物的基因一体化,互相之间可以植皮、移植细胞而不产生排异。能有这样的纯系动物做试验,其所得结果可达到准确、可靠,所以医学、生物学界称之为“生物天平”,勒特培养出这种纯系动物,被高级的生物医学科研和科研单位所采用,成为必备的实验动物。李漪在那里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勒特教授的亲传,并且在所培养的纯系小白鼠身上成功地进行了肾上细胞的某种实验。当时和李漪在一起跟随勒特教授从事纯系动物培养工作的还有焦基·斯乃尔,焦基·斯乃尔于1980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李漪在勒特教授身边工作很有成就,但是意外的灾祸降临了。海滨森林大火,不仅把研究所烧毁了,李漪多年辛苦积累的科研资料、珍贵图书文献以及人个购置的科研仪器、打字机等等工具也都付之一炬,她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火灾之后,勒特教授介绍李漪到美国国家癌瘤研究所工作。她开始用当时还很稀有的纯系小白鼠做肿瘤接种,探索癌的发生、转移的奥秘。四季寒暑,孜孜不倦地实验、钻研,她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1950年她到旧金山研究所的分所与保罗·奥尔特加和迈克尔·希姆金两位教授合作,完成了《肿瘤与肿瘤相互转移》的学术论文,发表在《西部医药与外科学年刊》上。这篇论文在美国医学界首次提出了肿瘤可以转移的理论与事实,其重要性与热烈的反响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医学界承认了中国学者李漪的成就和学术地位,给予她的待遇越来越优裕。可是李漪梦魂萦系祖国,思乡之苦缠扰着她。尽管这时候她的兄弟李方桂夫妇及侄儿女们也都在美国,还有她的老朋友梅始琦教授、老师徐诵明教授等亲朋也都在美国,时相往来,生活并不寂寞。可是她总想着贫穷落后、缺医少药,多灾多难的祖国。比起美国来,祖国更需要她。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回到中国去发挥一技之长。她把心思告诉执教于美国的徐诵明老师,老师除赞佩之外,并表示要支持她回国的行动。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但那时美国政府当局持反共政策,李漪回国的愿望化成泡影。耳听到的是歪曲、诬蔑性的宣传,可是这都没有动摇她归国的决心。她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回国的申请,局方回答只能去台湾,因为他们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李漪据理力争,东奔西跑,想凭自己坚定不移的努力,冲破刁难和阻力,但是大失所望,因为有关当局阻止华侨,特别是专家、学者,知识分子返回中国。大约是 1950 年前后,美方移民局通知她:必须到驻美的“中国使馆”办理侨居美国延期手续。李漪知道这是找麻烦的端倪。果然不久移民局就找上门来,威胁她说:如果她办不好居留延期手续,便将沦为没有国籍的人。李漪顶撞说:我是中国人,大洋彼岸有一个那么大的中国,我怎么会没有国籍?来人被顶走了,又改换花招“请”她到移民局去,无中生有地质向她是不是想用武力推翻居留地的政府?李漪哭笑不得,她说:我是一名女医生,凭一把手术刀,推翻你们堂堂大国的政府?质问者也觉得理屈词穷,就威逼她在星条旗下举手宣誓,她狠狠一甩手说:我是中国人,对你们的政府不感兴趣!不久,有一个机构派员找李漪,许以高薪和各种优厚待遇请她去做病毒,细胞的培养。当她得知朝鲜战争已经爆发,这项工作可能与战争有关,便断然拒绝。坚持科学只能造福人类的信念,任何威逼利诱都不能迫使她去做与科学家人格不相容之事。此时她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工作上,生活上都出现了许多难题,迫使她不得不到医学院去代课,做临时性的辅助工作。 1954 年,周恩来总理在瑞士召开的一个国际会议上,谴责美国政府当局扣压、阻挡华侨,特别是科学家返回祖国的行为,并且号召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回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海外游子听到这个消息,欣慰无比。朝朝暮暮盼望归来的李漪,欢欣鼓舞,加紧申请,积极准备,想方设法购买了一批纯系小白鼠,准备带回国来,在祖国开展纯系实验动物培养的科研工作。想要带着小白鼠漂洋过海“落户”东土的计划,不免有些天真,但反映了她想为祖国医学事业做贡献的赤诚之心。小白鼠既不能上飞机,也不能坐航船,更何况她自己尚且未能得到最后的批准。后来她不得不将这批小白鼠赠送给青年会。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李漪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又得到梅贻琦先生的鼎力相助,虽几经周折,她终于得到了离美船票,登上了归国航程。这一次和李漪一道回国的还有钱学森先生。他们都是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经过不懈斗争,才实现回国愿望的。旅程虽然漫长,但他们欢呼雀跃,几乎忘却了一切艰辛,不知不觉就抵达九龙港,而后北飞首都北京。 当北京紫禁城宫阙出现在眼中时,李漪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虽然别离故国只不过几年,可是沧桑变幻,似有隔世之感!首都机场上悬挂着五星红旗,李漪和钱学森等海外游子受到热烈欢迎,按捺不住满心的激动,泪花模糊了她的眼镜片。不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们一行。周总理亲切、宏深的言谈,和所寄予的殷切希望,使李漪感奋不已,此情此景终生永未磨灭!随后,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征求李漪对工作安排意见,李漪说:在祖国医学岗位上,尽绵薄之力乃毕生愿望!于是她被安排到中国医学科学院。 李漪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继续从事肿瘤病理学的研究,她研究胸腺肿瘤,利用物理手段刺激小鼠,诱发致癌。用了半年时间和心力,取得了预期成果。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术会议上,她做了报告,提出了这项开创性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医学家极大关注。这对当时能见于文献的自发癌、食物脂肪与直肠癌之间的关系、吸烟与肺癌的因果关系,乃至肿瘤移植等,成功地令人信服地提出了物理手段诱发致癌的实验分析,为探究癌病开创新径。 1955 年春节刚过,李漪幸会了两位老朋友。一位是早年在协和医学院的老同事朱宪彝,另一位是原贵阳医学院内科主任杨济时。他俩是当时天津总医院附属医学院的正、副院长,专程赴北京,竭诚邀请李漪到天津工作。虽然津京两地近在咫尺,可是李漪回国后忙于工作,没有来过闻名遐迩的天津。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协和被迫停办,一批教授转移到天津,其中有她的同学,同事,现在都在天津医学战线上各显其才。天津有用武之地,天津又急需人才。据朱、杨两位朋友介绍,他们正积极着手将天津医学院,建成为教学、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医学基地,眼下急需人才,希望李漪相助。中国医学科学院条件很好,李漪担负的肿瘤病理科研进行也很顺利,可她还是应允了天津的邀请。李漪开玩笑地说自己就是“游方郎中”命,两位老朋友却说:“你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只要哪里有急需,你就会有求必应地到哪里去!”于是李漪 1956 年夏季来到天津。 天津医学院在草创中就受到中央及天津地方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对于在这所高等学府工作的学者专家也极为尊重,关注。这时,李漪虽然已有 59岁,鬓染重霜,还过着独身生活。学院和天津卫生局的领导得知她的亲侄女李华在江苏,征得李漪的同意,便由党委书记蔡公琪亲自出马,把李华从江苏调来天律。念于姑侄间骨肉之情,李华当然愿意与她朝夕相伴,但却造成夫妻两地分居。
李漪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云南路30号。(图片来源:网络) 在天津市区环境幽静的云南路,李漪得到了一幢两层楼的小洋房,居住条件很安适。李漪满意有了这个姑侄两人组成的家,而尤其使她高兴的是医学院在现有的,并不宽绰的校舍中腾出了几个大房间,配备了必要的仪器设备,抽调了人员,创建动物实验研究室。十几年前,当李漪还在美国随纯系动物培养的“鼻祖”勒特教授,从事纯系动物培养这项开创性科学的时候,就想到要将这门新科学引入祖国,现在她有了用武之地,宿愿将得以实现,其快慰自不待言。虽然为创建这个研究室国家拨有专款,可李漪拿出了6000美金私蓄投入其中,这是她的心意,也是研究室所需的一笔资金。 实验动物研究室的创建很顺利,也很迅速。1956年8月实验室正式建成开始工作,李漪担任主任,带领几名医务科研人员,首创近交系小鼠的培养。 在天津医学院第五教学楼三楼的一些房间里,竖立着一排排叠式木架,架上放满了许多玻璃缸和特别的瓦罐,里边尽是活白、活跃的小鼠,有趣的是,这几千只小白鼠,都是几只小鼠的后代。其中有的是一对小鼠的80几代子孙,有的是另一对小鼠的60几代子孙。80几代小鼠,从其祖先传代至今,已有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悠久历史了。这些小白鼠,就是李漪教授和她的助手们培养的纯系鼠,是用来进行癌瘤实验的。何谓纯系鼠?就是近亲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的小鼠。纯种传代越多,用其做实验的准确性越高。因为纯种鼠具有同一基因,几百上千只小鼠像一只小鼠一样,它们对自发肿瘤、肿瘤接种以及其他菌类都有相当稳定的感受性和抵抗性,所以它们对各种实验因素的反应比较一致。 要使一对小鼠按照严格规定相传20代,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更不必说传至80几代了。为了让它们健康地生活,对瘤的实验做出贡献,李漪教授及其助手们二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精心饲养,在近万个日日夜夜里,在上万只纯系小白鼠中,每一只小鼠都倾注着李漪教授和她助手们的心血和汗水。拿饲料来说,它需要含各种维生素,用面粉、葵花子、香油等十多种东西配制而成,每斤饲料价值一元多,还要定期增加鸡蛋、鱼肝油、胡萝卜等营养品。近万个日日夜夜,一日都不能断它们吃喝。还要定时地测量每个小鼠的粪便和排尿量,仔细观察它们的皮、毛、眼睛,呼吸变化等情况,借以分析小鼠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立即消毒,隔离,并给以治疗。 用动物做诊断,病理探讨研究以至药物试验,早已有之,但用实验动物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门类展开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由李漪创建的实验动物研究室,无论在天津还是在全国,都可说是第一家,是新兴的医学科研阵地。近交系小鼠的培养,是对美国著名医学家勒特教授的纯系动物——“生物天平”的培养的继承。这项重点科研项目从1956年开始,采用天津家养白化小鼠(即小白鼠),按同胎雌雄交配(或称兄弟姐妹交配),使之一代一代繁殖。为确保“纯系”,饲养要求十分严格,对小鼠的性别年龄、交配对日、出生日时、每日生活等等都要详细记录。每繁殖一代后,都要做纯合程度的测定,对于自行死亡或处死的小鼠无一例外都要进行尸检。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呕心沥血的特殊培养,寒暑交替,达到第 20 代的小鼠。经过遗传标记基因、毛色基因、组织适应性基因的测定、皮肤移殖试验以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证明第一批纯系小鼠诞生了!命名为“津白Ⅰ系”。从 20代继续繁殖到85代,其纯合程度完全达到了近交系标准。我国有了“生物天平”——纯系实验动物。国内医学专家、生物学专家、有关行业的专家高度评价这一成果,指出:“此项科研成果为我国肿瘤学、免疫学、遗传学及生物学等项领域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填补了我国科学上的一项空白。”在天津召开的鉴定会上,来自全国 16 个省市科研单位、医学院校或使用单位的代表,通过了鉴定,高度评价这一开创性成果。随后不久,国际医学组织也承认了代号“IA’系津小白鼠”为标准纯系动物。李漪在国际上的声誉更加提高了,荷兰国家肿瘤研究所的著名肿瘤学家黑格教授在其专著中提到世界上培养纯系动物的权威时,李漪的名字紧挨着美国的勒特教授。
1956年,李漪教授在天津医学院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实验肿瘤研究室。(图片来源:天津医科大学) 李漪研究肿瘤病理学多年,造诣很深,在研究“ⅠA’系小鼠”的生物特性中,发现它们的自发乳腺癌率很低,经产“♀”鼠仅为 1%,见癌鼠龄平均为 279 天,未配“♀”鼠及“♂”鼠均未见乳癌发生,其他自发癌也少见。可证“IA’系”小鼠为低癌系白化小鼠。这一研究成果的取得,为研究药物、物理、化学因素致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 李漪从低癌系白化小鼠的培养,研究中受到启发,取得经验,再接再厉,继续前进。她将患乳腺癌小鼠身上的肿瘤移植到同族小鼠身上,使之患癌,而后又使之一代一代的繁殖,一直繁殖到 40 多代。它们的自发患癌率高达 80%以上,实验取得成功,建立了高癌系白化小鼠,定名为“津白号”。这一实验的成功,除了探索到癌形成的若干奥秘之外,又为研究抗癌药物提供了最佳实验动物。 近交纯系小鼠的培养成功,低癌与高癌系小鼠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医学科学上的一项空白,同时对于征服人类健康之大敌——癌,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高度评价这一成果,临床医疗专家们予以重视。我国著名肿瘤医学专家、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专科医院)院长金显宅非常敬重、钦佩李漪教授,派出医务科研人员到研究室学习,向李教授请教。国内、外前来医学院参观的专家、学者,在参观了李漪教授创建和领导的研究室及其科研成果之后,都赞叹不已。有的参观者甚至惊诧于李漪能在这一极普通的工作环境中,率领一班人,做出如此杰出成绩。 随着科研的进展,重心偏向肿瘤,原定名为动物实验室更名为实验肿瘤研究室。机构扩大了,由原有的 4间研究室,扩大到8间,科研人员也由几个人增加到十几个人,建立了精干的科研队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人才,使实验动物学和肿瘤病理学都后继有人。从60年代初开始,李漪率领一班人,在纯系小鼠身上做了许多癌瘤的试验,属于国内首创性试验,其研究项目有:化学药物诱发癌症、诱发肿瘤;石棉纤维诱发间皮细胞瘤、固体面诱发肉瘤;还有结缔组织肉瘤和免疫的试验,化学物质诱发胃癌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为探索癌症、肿瘤的形成以及治疗、免疫,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由李漪亲自撰写的论文《石棉纤维诱发间皮细胞瘤研究》在山西召开的全国矽肺病科学讨论会上宣读后,引起了各有关方面重视,湖北、山西和天津的医学刊物上也发表了这篇论文,由李漪与研究室同仁共同完成并公开发表的论文,还有《小鼠胸腔内注射甲基胆蒽后肿瘤发生的规律》《小鼠心脏退行性变》《结缔组织对瘤生长影响之实验研究》《恶性肿瘤细胞膜生物特性的实验观察》等等,都是具有重要意义和创见的科研成果。李漪积五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参加了全国肿瘤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她也十分关注国际肿瘤学的进展,对最新的肿瘤学专著,翻译多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漪治学态度非常严谨,她的成果不达到十分把握决不轻易公诸于世。《津白Ⅰ和津白Ⅱ两系近交系小鼠的建立及其生物特性的研究》经过近20年研究才发表,她辞世后,1988年获得了天津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未完待续)
李漪(1897~1982),山西昔阳人,著名肿瘤学专家、医学教育家,中 国培养纯系动物的创始人。1926年协和医学院毕业。1939年7月任贵阳医学院第三届病理科主任。1945年3月升为病理科教授,教授病理学课程。1945年赴美留学。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在天津医学院建立我国首个实验肿瘤研究室,任主任。本文选自《近代天津十二大名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2002年8月出版,作者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