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出征!贵州首批援鄂医疗队137人深夜飞赴武汉
1 月 27 日深夜,贵州省援助武汉医疗队正式出发,这支由 137 人组成的医疗队是从全省医疗系统抽调,由普通患者救治医疗组、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组和后备护理组三个小组构成,其中,医护工作者 135 人。组队消息一传出,全省有上万医务人员主动递交了请战书。
该医疗队由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从省内各地抽调的 135 名医务人员组成,由省卫生健康委 2 名领队率领,将赴湖北省鄂州市援助开展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
这 135 名医务人员来自全省 9 个市州和省属的 27 家三级综合医院,分成普通患者、危重症患者救治 2 个医疗组,涵盖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 4 个专业。其中,医生 42 人 ( 呼吸科 20 人、重症医学科 12 人、感染性疾病科 5 人、医院感染管理科 5 人,共有高级职称 23 人 ) ,护士 93 人 ( 普通患者救治医疗队护士 45 人、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护士 48 人,中级及以上职称共 28 人 ) 。该医疗队由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金海燕、医政医管处处长陈莉带队。
在出征仪式上,援鄂医疗队的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医生代表傅小云发言说,医疗队全体医务人员将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与湖北同行一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妈妈,我去外地进修,今夜就走。"
" 妈妈,我去外地进修,今夜就走。" 等我平安归来,再给家人请罪吧,437ccm必赢的一位 80 后医生黄妮雯说,刚开始时自己就是这么打算的。
她告诉记者,自己身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正是此次疫情最重要相关的科室,也是疫情最需要的专科医生。所以,援助湖北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她在第一时间就递交了请战书,"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医生的职责,可是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毕竟父母年事已高,而且自己是他们唯一的女儿。" 她说,声音里带着些许哽咽,做了医生以后,她陪在二老身边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最后,临到要出门了,我还是选择说了实话。" 她说,父母多精明啊,这个时候说进修,也是瞒不过去的,但是直到要出门了,父母还是没有揭穿她的谎言。与其让别人告诉他们这个消息,还不如自己亲自讲。最后把心一横,父母什么也没说,让她出了门," 到了地方,我会打电话来报平安的。" 说完,她头也不回的走了," 不敢回头,怕哭。"
" 让我们不约而同作出同样选择的,是理想,是热血,是 "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 的医者誓言,是我泱泱中华流传千年的读书人的使命感和担当。" 一位贵医递上请战书的医生说到。
简单出征仪式后,437ccm必赢的五名医务人员整装待发,奔赴机场。
" 能成为援助武汉医疗队的一员,是荣誉更是责任。"
在贵州省医举行援助武汉出征仪式现场,8 名医护即将跟随贵州医疗队一起奔赴武汉,8 名医务工作者匆匆与家人告别,有些甚至来不及和家人见面,只能通过电话告别,寥寥几句话便挂了电话。林洁如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2007 年从业至今," 冲在最前线 " 是她的职业习惯。27 日晚六点,她从威宁县赶回贵阳,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就迅速加入驰援武汉医疗队,准备出征。" 威宁县是我们帮扶的县,在疫情发生时,我们一直在威宁当地做疫情防护工作。" 林洁如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被抽派," 能成为贵州援助武汉医疗队的一员,是荣誉更是责任。"
据悉,大年初一,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 45 名科室人员就已主动请缨,他们在请战书上写道:" 我们特向医院党委请战,愿为战胜疫情,随时听候调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必将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坚决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本次 8 名医务人员还带上了医用外科口罩若干个、一次性鞋套若干付、1621AF 防冲击性防护眼罩(防雾型)若干个、医用防护服若干件等医用物资驰援武汉。
" 宝贝,好好听话,等待着妈妈平安回来!"
32 岁的赵青与丈夫刘家骏都是金阳医院的医务人员。赵青是重症医学科护师,丈夫刘家骏是神经外科医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赵青与刘家骏分别都向医院写了 " 请战书 "。1 月 27 日中午,赵青接到医院通知,被批准加入援助武汉医疗队,临走时,她抱着女儿说 " 宝贝,好好听话,等待着妈妈平安回来!" 说罢,她提着门边的行李,走出了家门,18 时许,驰援武汉医疗队的出征仪式在医院第二会议室举行,市二医(金阳医院)蒲德利、邹平、夏宗应、赵青、赵文坤 5 位同志随队出发。
" 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参加,小孩不是问题。"26 日下午四点,当接到要安排医疗人员支援武汉的通知时,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主动请缨,踊跃报名参加援助武汉医疗队,奔赴武汉一线驰援。他们有来自临床一线、临床医技、后勤保障部门的党员、普通医务工作者,自愿报名人数共计 387 名。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王梅、柴春琪、熊希慈、张小丹 4 位同志随队出发。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名单无法一一列出,今夜,我们知道,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援鄂医者。
「手记」
" 你们看那些医生,有没有看到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那种复杂的内容,有傲气,有担当,有文明,也有恐惧,但就是这样一群现代知识分子撑着现代中国。" 好久以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一段话,特别适合今天晚上的机场,鲜花,哭泣,拥抱 …… 五味杂陈。
137 人,同时也是子女,父母和爱人。今夜聚在一起,只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医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他们冲在了第一线。
门诊楼、急诊室、重症监护室、隔离病房,他们不改初心,坚守最前线。
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第四梯队,他们主动请缨,踊跃报名,义无反顾。
寒冷的天气挡不住滚烫的心,因为选择,所以无悔。今夜,我们擂战鼓,唱离歌,和全国人民一道,期待赢得这场阻击疫情大战的全面胜利的那日,也将是援鄂 " 天使 " 们的归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