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找秘方、偏方啦!类风湿关节炎创新疗法了解一下
关节晨僵、肿胀、疼痛,严重甚至会发生关节畸形并丧失关节正常的功能……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病程漫长、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我国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治疗手段存在着达标率较低、副作用较大、患者依从性不高等挑战,经规范化治疗的病人数较少。
那么,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原因是什么,它和痛风有什么区别?类风湿关节炎又有哪些创新疗法?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现状如何?7月11日,记者来到437ccm必赢采访到了贵州省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437ccm必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李龙教授和437ccm必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家顺教授,邀请他们为我们答疑解惑。
女性好发 高发年龄为30—50岁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容易把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混淆,殊不知,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李龙教授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有调查显示,在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大概在500万人左右。此外,该病女性患者易得,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并且高发年龄为30~50岁。
而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而导致关节出现疼痛,多发于男性,超过50%的患者为超重或者肥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年龄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四肢小关节如手指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等。而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跖趾关节、踝关节等。
创新药物不断涌现 普及度、可及性亟待提升
据了解,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我国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治疗手段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传统合成的DMARDs等。而最新版的《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指南》中提到“达标治疗”,则是为此类患者确立了一个治疗标准。
曾家顺教授说,达标治疗就是运用一个优化的策略,使病人尽快达到目标值,这样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经济负担等可能会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来说,达标治疗的目标就是临床缓解,如果不能达到缓解,最低要求也要达到低疾病活动度。
李龙教授补充道,最近有很多新药问世,比如说靶向药物,其中就有JAK1/2抑制剂,它是一种相对比较新的药物,它的问世对于风湿科医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有力的武器。临床上也有一些病人,特别是对类风湿关节炎传统的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使用了JAK1/2抑制剂以后效果不错,而且这个药可以口服,所以使用相对比较方便,服用次数比较少,对患者治疗而言是比较便捷的方式。但由于此类新型药物,一般在省级比较大的医院知晓率较高,广大的基层还有待普及。
“就医无门” 专业风湿免疫医护人员匮乏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致残率比较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家庭都是很大的负担,而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整体缓解率却不足20%,这让人疑惑不解。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导致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曾家顺教授表示,首要原因是类风湿关节炎学科建设还有待加强。全国风湿系统疾病患者大概有2亿人,而从事风湿病专业的医生大概只有8000人,相比其他专业,这个人数是严重不足的。全国有几万家医院,但有能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医院只有1700多家,有独立的风湿病医科的才500多家,在此也呼吁国家能加强风湿免疫科的学科建设。
其次,医务人员相关的培训太少。即使医院未设有专门的风湿免疫科,也应该对部分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规范化的专业诊疗培训。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包括其它的风湿系统疾病的专业现在发展非常迅猛,知识更新非常快,所以应该经过规范的培训。
第三,和患者也有关系。由于我国大部分患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认知较低,把这个病当成“关节炎”,经常认为吃止痛药,买点激素即可治疗,甚至一些不良医生卖一些祖传秘方,病人服用后确实关节疼痛得到缓解,但是其实病变还是在进展,导致几年十几年以后,患者的关节出现畸形,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瘫痪。所以还是建议患者去正规医院就诊,提高防病、治病的意识。
最后也希望有关部门将类风湿关节炎的创新药物纳入医保的政策,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惠及更多患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