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前线·战疫日记】张维森:我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
日记撰写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队员、437ccm必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张维森
2020年3月7日
今天,我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
之前一直有注意到他,因为床位靠近医生站,所以不管是白天还是熄灯后站在医生办公室都会看见他。一米七左右的个子,穿着带有字母的深红色运动上衣,黑色裤子。口罩上方有双很多女生喜欢的眼睛:单眼皮,小眼睛,成缝。
第一次夜班,凌晨五点看到他在玩手机,以为他睡眠不好,想着过去问下什么情况,刚走到他床边,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并没有表现出要和我说话的意思。我还是主动打了招呼,轻声叫他不要玩手机了,保证睡眠,他只点了点头,像小学生上课玩小动作被老师抓到一样,乖乖放下手机蜷进被窝继续睡了。后面几个夜班发现他比其他人都要睡得早些,但是到凌晨五点他总是会打开手机,后来实在忍不住,从另外一个方向迂回过去,刚好看到他手机屏幕,我没有让他发现自己就走开了。
白班的时候,没有见他怎么玩手机,而是坐在护士站旁边的电视机旁,不说话,细小的眼睛在白天更明显了,有时候挤兑眉头时就只见一条线了。每次电视机里放歌,或者有病友、医生拿着话筒唱歌的时候他就会不声不息地在板凳上座着,如果不留意,没有人会注意到他坐在那儿。话筒几次易手,从来不会到他手上,因为他都是背对着电视机,只需要听清这些音乐声音就可以了。放的歌他都会认真听。他沉默着,脸颊的肌肉并没有带动出任何的面部表情出来。而仔细看,所有的表情都藏在他眼里,歌里有的情感眼里都有,怪不得他坐着不动,不动身子,不动嘴,千万缕的思绪却在眼里游动。我走过去坐在他旁边,拿着表格式的病历,再次和他确认病史资料是否正确,医生好写出院小结。慢慢的话题就聊开了,原来他是轨道工作人员,天没有亮定时看手机是为了给在家的爸妈在网上购菜。喜欢听歌,因为好些歌是他前女友喜欢的。
她是一位中学教师,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很文静,有学问。每天下午三点都看见她跟家里的儿子视频,教儿子完成作业,她总是抱怨教其他孩子比教自己的孩子容易。不管怎么教,儿子就是不会写作业。在得知出院后还要集中隔离14天,她的内心几乎接近崩溃,有好几天 ,她的心情很糟糕,觉得生活都被打乱了计划,对未来没有了信心。她告诉我们自己是一个对未来都有安排的人,所有的事情都是在自己的计划之中进行,每次出去旅行、每周的工作、家里的生活,都是按照自己事先计划好的路线和方向去执行。现在都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个14天,这种感觉作为医护的我们何尝不是呢?我们每工作一天,回家隔离14天的时间就要往后推一天,感同身受的我们用自己的信心安慰着她。重拾自信的她病情稳定向好,出院时抱着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久久不愿松开。
他们俩的床位之间隔着一块高约1.5米的木板。躺下来可以听到彼此的说话声,就是看不见对方,站起来可以全方位无死角的交流。他们是夫妻,他的发际线开始显现岁月的痕迹。她心态很好,看着比他要年轻。晚上因为身体热睡不好,她就用干的吸汗的毛巾给他一遍遍的擦拭,特别是在吃完退烧药后会出很多汗。每次查房他们都有很多问题,不是问自己的,而是对方的。
这座城里,像他们这样的故事有很多,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那位轨道工作人员,出院后愿你在保证无数陌生人定时定点赴约的同时,也能准时赴你与她之间的约;愿作为母亲的你,出院后好好享受辅导孩子做作业时想打人的冲动;愿你们夫妻俩出院后继续人生路上爱的誓言。
【记者手记】
普通人的故事,记录着不一样的方舱感动。每一个床位的背后,都有那么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本来人生没有交集的他们,都因为这场特殊的疫情,在这个方舱里面相遇了。
医护人员在精心照料他们病情的同时,因为心理疏导同样重要,这段日子里,他们听了太多的百家故事,有甜蜜的、有苦涩的、有酸溜溜的……每一段故事都有对应的主角,这个主角可能不止一个,因为从这些故事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生病,所以住院、所以要有14天的隔离。14天,说长不长、但也不短。可能你的计划就此被打乱,可能你会与她/他失约,可能你的工作安排就得重来,可能你会看到患难中的那些真情:关乎亲人、爱人、友人……
人生就是一场直播,没有彩排、也没有重来。很多人因为这场疫情,开始了他们人生的另一个新机遇。也许,本来你应该按部就班的往前,但现在你却停下了脚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生的步履总是匆匆忙忙,路上的风景总是被忽略。现在,你可以趁着这段日子,好好看看这些年被遗忘的风景、被遗忘的人。有些人,有些事,看着普普通通,却足够铭记一辈子。
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这次疫情结束,相信每个人都会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月来了,春天来了,花儿都开好了,一切都在继续,生活总是向前。不同的是,在“我”的心里,从此便多了一个“你”。
阿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