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疗法可让更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达标”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程漫长、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较高,约有5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贵州省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437ccm必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李龙教授介绍说,该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两部分,一是关节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包括关节肿胀、疼痛、畸形以及晨僵的现象。另外是关节外的表现,关节外的表现可能引起眼部的病变如角膜炎症、肺部病变(间质性肺纤维化)、心脏受累,也可能会引起皮肤溃疡。该病如不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很可能致残。因而,要鼓励患者早诊早治、规范治疗、达标治疗,最大程度地管理疾病、控制病情进展,才能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贵州省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437ccm必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家顺教授强调,虽然类风湿关节炎还不能根治,但通过药物可以达到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进而控制病情,减少致残。
据李龙教授介绍,我国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治疗手段仍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传统合成的DMARDs等,但存在着达标率较低、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不高等挑战,大量临床需求未被满足。近年来,包括靶向合成DMARDs在内的各类新型DMARDs不断涌现,例如小分子靶向药物JAK1/2抑制剂,它是一种相对比较新的药物,它的问世对于风湿科医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有力的武器,针对类风湿关节炎传统的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病情中重度和预后不良因素的病人,更有助于控制病情,快速缓解疼痛,帮助患者获得“达标治疗”。而且JAK1/2抑制剂可以口服,所以患者使用相对比较方便,服用次数比较少。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规范治疗率、达标治疗率、临床缓解率、临床依从性等,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临床选择,但这类药物的普及度、可及性亟待提升。
因此,曾家顺教授强调,一方面需要让更多患者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创新疗法相关知识,提升创新疗法的知晓度和普及性。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不管是哪种治疗方法,我们都希望患者能达到缓解,或者是低疾病活动度。只有这样,患者的致残率才能下降,才有希望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
另一方面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风湿免疫科的学科建设,对于这些创新疗法,在大医院的风湿科的医生应该都了解,但在部分基层医院,可能很多医生还不知道。未来应该对基层医院相关科室医生加强培训,尤其是对新型药物进行宣传、培训。只有让更多医务人员掌握了解新疗法的优点,同时整体提高风湿科医生的诊疗水平,才能规范地治疗风湿免疫病的病人,进而更好地造福患者。(詹莉)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