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贵医图文新闻详细

【媒体贵医•天眼新闻】科技创新赋能健康贵州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29 15:06    本文出处:党委宣传部新闻科   
分享

2022年11月28日《贵州日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近年来,贵州坚持科技为先,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关键和中坚作用。广大卫生健康科教工作战线的工作者结合我省人群健康和疾病防治状况,强化科研工作要为提升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的导向,确保科技保障人民健康的需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治理能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2016年至2021年,全省医疗卫生健康系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2项,省部级项目1460项,委级科技基金项目评审立项1874项。学术论文与授权专利量质齐升,新获批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支撑平台,新技术开展、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学科建设等蹄疾步稳,加快形成满足需求、协同高效的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对推进“健康贵州”建设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优化创新机制

激发人才内生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一直高度重视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工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科技人员从事科研、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条件,增强科技人员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人才是第一资源。贵州省人民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将人才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构建了一把手负总责、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机制,拿出最高的诚意,亮出最好的政策,以超常规手段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人才。

“贵州厚爱人才、渴望人才、重用人才。”谈及为何选择贵州时,1992年出生的省医泌尿外科博士后王庆说,医院设有面向全院职工专门从事科研的开放性综合实验平台,不断健全科研经费支持机制和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保障科研人员科研工作时间,全力支持科技创新。

在“筑巢引凤”的同时,省医注重高端人才的培养。2018年12月被批准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广州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目前在站博士后5名。

王庆于2020年9月进入省医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孙发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曾国华,是省医第一个自主培养的博士后。

进站以来,王庆着眼于肾结石防治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及微创技术的推广应用,创新性地发现了警报素S100A9在肾结石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内容获得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贵州省科技厅项目的资助,并发表SCI论文2篇,作为主要完成人也获得了2021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省医泌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团队正为患者做手术。省医 供图

耕耘才有收获,百花齐放春满园。同样,一直在省医工作成长的泌尿外科博士后朱建国教授,其主持的项目“上尿路结石防治体系创新构建与推广应用”获2021年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持的项目“天然药物针对前列腺肿瘤微环境的靶向效应及机制研究”获2020年贵州医学科技一等奖……他还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其中包括省医建院以来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泌尿外科博士后罗光恒教授凭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锲而不舍的探求精神,熟练掌握多项具有先进水平的核心医疗技术,擅长泌尿系肿瘤的精准治疗,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超过95%,省内率先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500台次。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前列腺创面修复新理论与精准外科干预体系”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取得省医历史以来最高科学技术奖。主持的项目“前列腺切除术后创面修复创新理论及临床推广应用”获2020年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37ccm必赢以博士后工作站作为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综合平台,创新性地构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双合作导师制,促进交叉融合科研团队的建设,提高博士后薪酬待遇和科研启动经费,扩大招聘规模,近三年新招博士后26名,占全省新增博士后的1/3,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获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7项,为全省最多,已在国际上发表10余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黔景茂兮,凤凰飞翔。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支持推进健康贵州建设,为贵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也正在真金白银打造人才引进“强磁场”,真心实意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不断激发科研人才内生动力。

做强优势学科

做大重点平台

日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2021排行榜暨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排行榜发布,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0强,全国前50强的学科数量占全省数量的3/4,是贵州省进入科技量值排行榜全国前50强和100强最多的医院。同时,12个学科排名贵州省第一。

近年来,遵医附院党委、行政积极贯彻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注重提高科研水平的顶层设计和精准决策,相继出台一系列方案和管理办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临床学科努力拼搏,不断加强学科分类建设与人才分类培养,突出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学科交叉与优秀青年人才培养,立足学术前沿、关键基础问题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协同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和临床转化应用。

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学科是血脉,平台是肌体,两者共生共荣。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构建完善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实现我省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工作跨越式发展,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制定了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以来共立项新建省级医学重点学科39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按照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管理、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与转化、教学质量水平等各方面发展水平,在全省作出战略布局和整体设计,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科研服务临床、学科引领专科的积极作用。为培育国家重点专科、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分中心、创建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平台打好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省卫健系统获批国家级平台突出。获批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肺脏免疫性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实现我省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学科建设项目、“马歇尔联合实验室”等项目陆续落户贵州。

今年4月,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认可证书,标志着该中心填补了我省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空白,实现了“零”的突破,意味着省疾控中心获得保障全省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重器”。6月底,经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专家组现场评审,该实验室获得了开展6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许可,这将为我省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高致病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我省高致病性传染病的防控和科研领域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省疾控中心P3实验室。熊俊松 摄

此外,省级平台齐头并进。建成贵州省癌症中心,贵州省精准医学研究院;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放射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眼部疾病、老年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慢性肾病、耳鼻喉疾病、感染性疾病等11个领域12个贵州分中心,各大平台建设蹄疾步稳。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双丰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有力武器。

437ccm必赢积极参与国家干细胞临床试验的规范引导,探索干细胞临床应用,布局未来临床新技术发展。其牵头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二型糖尿病临床研究项目”“注射用间充质干细胞(脐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两项干细胞临床试验项目不久前在国家卫健委备案成功,标志该院原创性临床新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以临床科学问题为中心,加大原始创新力度,不断加强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437ccm必赢近三年获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逐年增加,2022年实现历史性突破,获56项,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中位列第一;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170余万元,位列全国89位。为促进医院成果转化工作取得实质突破,437ccm必赢科研部门理顺工作流程,制定专项制度,以项目为抓手探索医院成果转化路径。目前该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备案专业达30个,器械临床试验备案专业达39个,连续三年入围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排行榜前百,是贵州省唯一入榜医院。


437ccm必赢自2019年11月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来,已开展了1000多台次手术,相关手术科室的临床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437ccm必赢 供图

而在遵医附院脊柱外科,由廖文波教授带领的脊柱微创技术团队并不满足于将开放手术做到极致,长期致力于脊柱全内镜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践行“微创精准外科”的技术理念,将脊柱全内镜技术应用于治疗各种复杂、疑难脊柱退行性疾病,率先在国内外建立起覆盖颈、胸、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的微创技术体系。其中9项技术为国际上首次报道,部分达到先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充分显示出创伤小、疗效佳、恢复快、费用低、痛苦少等优势,并且已在省内外多家医院推广应用,相关研究成果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遵医附院脊柱外科完成前路经椎体全内镜下颈3-4椎间盘突出髓核靶向摘除术。遵医附院 供图

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反哺科研工作。在贵州省骨科医院,“一种膝关节术后恢复装置及系统”实用新型专利被转化为产品后,该院成立“贵州省骨科医院青年创新基金”,基金经费主要来源医院专利转化的收益及医院自主投入。

该基金每年组织1次,重在鼓励医院40岁以下在职员工参与发明创造活动,支持医学研究相关领域的“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资助金额每年10万元。


省骨科医院“一种膝关节术后恢复装置及系统”实用新型专利被转化为产品后应用于临床。省骨科医院 供图

近年来,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水平提升的愿景和广大卫生健康科技工作者对科研平台的需求,同时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省卫生健康委每年定期开展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申报评审工作,该项工作结合我省人群健康和疾病防治状况,强化科研工作要为提升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的导向,面向全省各级各单位积极参与卫生健康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员,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十三五”期间,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共立项784项,省级财政资金共资助1278万元,项目涉及86个专业,内容包括了重大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护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同时还针对重大传染性疾病及公共卫生防控的突出问题,开展相关防控、监测、检测技术研究。另外以提升卫生健康管理效能为目标,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医疗机构管理、卫生健康政策、卫生健康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

助力健康贵州高质量发展

“黔康码”看病就医“一码通用”、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向居民本人开放、同级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应用推广……

当前,翻开贵州省卫生健康委“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给人的感受就是“新”“实”“硬”。

大数据赋能下,健康领域的科研活动在效率上发生了跨越式的变化。与此同时,科技创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新时代提出新的大健康命题,对科学研究的突破式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437ccm必赢通过健康和医疗大数据项目,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该院“新型多病种多组学医疗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批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全国仅6家单位获批;“贵州5G+预防式健康管理医工结合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相关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发挥医工结合的创新优势,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效率,探索新的诊疗方式和健康管理模式,引领大健康产业走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437ccm必赢“贵州5G+预防式健康管理医工结合试点项目”启动。437ccm必赢 供图

同样,省医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认真履行公立医院的责任和义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致力于提升全省医疗卫生系统整体效率,促进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

为提高服务效能,惠及更多患者,省医结合贵州省情与患者需求,大胆探索医联体建设贵州模式,按照“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理念,采取医联体建设、“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团式”帮扶、三级医院联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不同帮扶模式,从医院管理、诊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帮扶,不断完善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贵州省援沪医疗一队通过远程云平台开展多机构、多学科的远程专家会诊。省医 供图

携手共进,比肩前行。遵医附院通过建立医联体、医疗集团、专科联盟、专病联盟等形式,实施“大手”拉“小手”,以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为抓手,帮助成员单位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帮扶队”。

同时,遵医附院还利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成立了远程医疗中心,与全省199家县级医疗机构搭建了远程会诊平台,覆盖所有医联体成员单位,不断优化了现有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升了基层医院服务能力。


遵医附院消化病学科专科联盟覆盖全省94家医院。遵医附院 供图

此外,为加强对抗疫工作的科技支撑,针对疫情研判、疾病诊治、隔离防护等一线技术需求,从病源分析、传播阻断、快速检测、临床诊治、药物筛选、装备研制等方面,遵医的医护科技人员积极申报,早期就获得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科技攻关专项16项,合同经费高达713万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全省卫生健康科教工作者将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助推贵州省成为全国重要的健康医药产业集聚区和人民生命健康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闻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媒体贵医•天眼新闻】科技创新赋能健康贵州建设
分享

预约挂号

就诊指南

专家介绍

医院导航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