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AR交接班模式,让患者更安全
1月8日,护理部副主任蔡鹏,护理质量管理科科长廖健敏,副科长彭敏、王银花一行到烧伤整形科观摩和指导科室实施I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
据悉,ISBAR交接班模式,I即介绍,包括自我介绍和患者基本资料介绍;S即现状,包括患者诊断、现存问题、病情变化;B即背景,包括患者的主诉、问题的依据及分析;A即评估,包括患者的异常反应、异常报告值、患者的心理状态、对问题的评估、观察要点等;R即建议,包括已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对问题处理的建议。
交接班现场,蔡鹏表示,交接班是各班次护士之间进行护理工作衔接的必要手段,是确保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以及预防差错事故的关键环节。临床护士应熟练掌握并主动应用正确的ISBAR交接班模式,正确、及时、系统地传递患者信息,以降低因交接不清导致的医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交班中,在烧伤整形科护士长黄蓉蓉主导下,科室夜班护士聂璞和白班护士刘鸿霞、牛家芬按照ISBAR交接班模式,对患者病情一一进行交接,并共同查看患者管道、皮肤、肢体恢复等情况,开展个性化健康宣教。SBAR交接模式使交接班流程规范化,同时提高了交接班的质量,减少了安全隐患,不仅有利于医护、护护间的交流还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能力。
交接班结束后,护理质管科人员逐一指出交接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廖健敏表示,护士在交接班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并自然地融入疾病相关知识、饮食、运动等健康宣教内容。王银花表示,在床旁交接时,接班护士应站在患者患侧以便于查看皮肤、管道的位置。彭敏则提醒交班护士,应按照自上而下(从头到脚)的顺序详细交班,确保没有遗漏或交代不清的情况。
下步,护理部将在全院大力推广ISBAR交接班模式,引导全院护士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与改进,不断学习与创新,提高评判性思维及沟通能力,促进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使患者获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理念。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