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倒计时:437ccm必赢专家送您养生锦囊请收好!
立秋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它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节气,今年立秋的时间为8月7日。春天和夏天是从南方起步向北推移,而秋天却是从北方开始逐步走向南方的,长江中下游一般在9月下旬入秋、两广地区在10月中下旬进入秋季、而沿海的海南在11月中旬才夏去秋来。作为西南F4的贵州在立秋之后还会经历一段“秋老虎”的炎热才会迎来秋天,而据往年经验来看,也有过从夏入冬的体感变化。那在这为期不长的秋天中,怎么做我们的身体能更好抵御湿冷的冬天呢?今天437ccm必赢中医科副主任罗雄为您带来几个养生锦囊,请您收好!
立秋六忌
一
忌生冷食物、冷饮
“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吃过多的生冷食物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少吃生冷的食物还有保护脾胃的功能,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宜选择温性的食物,如煲汤、热粥等,这样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二
忌过度进补
在立秋当天,我国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所谓的“贴秋膘”就是吃肉或者吃一些补品,来弥补因夏季食欲不振而导致的身体消瘦,合理增加体重,可以防止秋冬季节的寒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但是“贴秋膘”我们不可过度进补、不可无病乱补、更不可以药代食,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饮食,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三
忌贪凉
立秋后人体的阳气从外往里收,此时人体御寒能力下降,如果过度吹风纳凉,很可能导致寒邪入侵,身体可能会出现头疼、面瘫等问题。秋季运动锻炼出汗后更加忌讳贪凉,不要洗冷水澡;空调或者风扇冷风切忌正对着头面直吹,同时醉酒或者洗浴后也不要当风而吹,熟睡后头部不可长时间受凉。
四
忌熬夜
充足的睡眠能保证体内阳气得到好的潜藏,让身体各器官和机能得到放松,从而获得一整天的活力。熬夜使身体抵抗力下降,伤阴耗液,而致阴虚火旺,易发呼吸道疾病,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涩、口渴欲饮。
五
忌剧烈运动
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空气湿度相对较低,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易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锻炼时避免剧烈运动,锻炼后多注意观察身体变化。
六
忌忧心过度
自古逢秋悲寂寥,由夏季过渡到秋季,人的精神情绪容易发生变化。秋季也是季节病的高发期,忧心过度或者生气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健康。学会调节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焦躁,可通过运动或向亲朋好友倾诉来排解忧虑,遇事不要钻牛角尖。
立秋中医特殊养生方法
1、穴位保健按摩
①点揉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次到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3分钟左右。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②搓揉云门穴、中府穴
这两个穴位都属肺经,云门为肺气出入之门户,中府联通肺脾二经,此二穴相距仅1寸,所以可以掌根或食、中、无名三指端并拢,轻轻按压住穴位,然后环形搓揉,往复于二穴,两侧可同时进行,以搓揉后局部发热,胸口有宽容舒畅感为宜,搓揉50圈为一组,每天早晚各两组。调此二穴,有通宣理气之功,可以降肺气,泄肺热。
③按揉鱼际穴
鱼际穴位于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即下午1点至3点以一手拇指指腹按揉另一只手穴位5分钟,然后左右手位置互换,频率为一呼一吸按压4-5次,力度以局部酸、胀、痛为度。鱼际穴有很好的清热作用,按压此穴可以缓解秋季肺系热性病症,起到清除温热邪气,防止人体气阴受损的作用。
④按揉大椎穴
大椎穴在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低头后,后颈部最高突起的下方凹陷处,能主宰全身,是保健要穴。立秋过后天气多变,易患感冒,按揉大椎穴可以益气壮阳,防治感冒,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颈肩不适等。按摩时保持呼吸平稳,在深吸气时,用食指按压大椎穴,力道需要重一点,随后慢慢呼气,等呼吸结束再放开手。每次按揉5-10分钟,一天2次。
⑤按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双侧掌根或者食、中、无名三指端并拢,按揉双侧足三里,以局部酸胀有舒畅感为宜,按揉30次为一组,每天早晚各两组。
⑥搓涌泉穴
涌泉穴属肾经,又名地冲穴,这个穴位大约在足掌前1/3与后2/3的交点上。有填补肾气,交通心肾之能,是重要的保健穴位,晚上睡前搓此穴,有助眠安神的作用。坐姿或卧姿下,一侧腿盘起,以对侧掌心贴附于涌泉穴,前后或环形搓动,搓80下为一组,足心明显发热舒畅为宜,然后换另一侧。每天晚上睡前两侧各行一到两组。
2.艾灸疗法温补阳气
立秋时分仍处于伏天,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天的时候要把身体里的阳气潜藏起来,不能让秋天的燥气把阳气消耗掉,因为冬天才是消耗大量阳气的时节。因此,立秋时建议艾灸温补阳气,以备冬天使用。秋与肺对应,肺是“宗气之本”,而艾灸能够有效调养肺脏,调和气机,预防秋季枯燥,减少秋燥引发的各类疾病。
①艾灸天柱穴、膻中穴、尺泽穴保护肺阴,护肺滋阴;艾灸太白穴健脾利湿;艾灸中脘、内关穴补中益气。
②艾灸三阴交养阴润燥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肝脾肾交会穴,肝主人体气机、具有疏泄功能;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精气,主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大穴!而且最常用的就是治疗妇科疾病,因此又有“妇科三阴交”之称。
③灸关元穴培补元气
所谓“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所以叫“关元”。所属任脉,又是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3.立秋养生药膳
①山药莲藕萝卜排骨汤
材料:排骨、白萝卜、山药、莲藕和生姜。
制法:把排骨焯水之后放入锅里,加入清水、葱姜蒜等调料炖煮15分钟。然后将山药、萝卜和藕段加入到排骨中,再炖煮15分钟。之后把火调成小火焖半个小时左右,最后加入食盐调味
功效:滋阴润燥、补脾肾,缓解秋燥症,延缓皮肤的衰老。
②冰糖炖雪梨
材料:冰糖、鸭梨、水。
制法:把梨洗干净,切成小块,放在盘子里面备用。在锅里面放入适量的水,等到快要烧开之后,就可以放入冰糖。等到冰糖融化之后,放入鸭梨,然后熬一段时间就可以出锅了。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清热生津,热病伤津而出现阴虚烦渴。
③百合银耳粥
材料:粳米100g、鲜百合50g、银耳10g、枸杞10、冰糖。
制法:将粳米、银耳洗净泡发,在锅中烧开水,放入这些材料;将锅中的食材煮至软烂时加入百合和枸杞,继续煮5分钟左右,然后再加入冰糖煮溶就可以了。这个粥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百合能够温肺止嗽、养阴清热、清心安神,同时还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利尿通肠。而银耳也是滋补的好食材,能够强精补肾、润肺生津、止咳清热、可以滋阴补肺,也能够很好滋润、保护我们的胃。
④茯苓荷叶粥
材料:茯苓15g,淮山30g,白术15g,砂仁5g,荷叶1张(或干品30g)剪碎,粳米200g。
制法:将茯苓、淮山、白术、砂仁、荷叶洗净,加适量水,先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后小火熬煮30分钟,去渣留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健脾和胃,祛湿解暑。
⑤芝麻核桃羹
材料:黑芝麻、核桃仁各15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黑芝麻炒香、研碎,核桃仁切小块,粳米洗净。再将三物与白糖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至软烂即可食用。
功效:补肾健脾养肝,润肠通便。对于肝肾不足,病后体弱所致须发早白以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有较好的调治效果。
⑥马蹄银耳汤
材料:马蹄180g,银耳30g,冰糖适量。
制法:银耳泡发后洗净,撕成小朵,荸荠洗净,去皮,用刀拍碎,冷水下锅,入银耳,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煮30分钟,然后加入马蹄,再煮20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化痰,滋阴生津。用于阴虚火旺所致咽干口燥、目赤肿痛、心烦易怒。
⑦太子参玉竹鸡肉汤
材料:太子参30g,玉竹30g,麦冬30g,百合30g,枸杞10g,鸡肉250g,姜、葱、盐适量。
制法:将上述药材洗干净后清水浸泡约1小时,鸡肉斩件、用开水焯过,备用。再将浸泡的药材和水、鸡肉、姜片一起放入汤锅,武火煮沸后,继续文火煲约1小时,加入葱段、少量盐。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生津,养肺润燥。
4、立秋养生茶
①胖大海桑菊茶
胖大海3g,桑叶3g,菊花3g,甘草1g。所有用料放入杯中,加入沸水,闷泡20分钟后,即可饮用。功效:清热利咽生津。
②三鲜茶
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各30g。将原料切碎,稍煎煮,取汁代茶饮。功效:清暑化湿,和胃解表。
立秋日常养生建议
1.作息上早卧早起,切勿贪凉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指在晚上10时左右入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调养人体阳气;“早起”指在早上5时至6时起床,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2、饮食上养肺润燥,健脾祛湿
肺属金,与秋对应,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阴,入秋后要注意养阴润肺。
应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乌龟肉、橄榄、核桃、糯米、杏仁等;秋天宜收不宜散,辛味发散泻肺,因此要少吃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收敛肺气,如苹果、石榴、葡萄、橘子、猕猴桃、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经历过夏季过食生冷后,脾胃功能虚弱,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立秋后,饮食既要注意养肺,又要注意健脾祛湿,顾护胃气,以培土生金。多吃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食物,如丝瓜、莲藕、冬瓜、黄瓜、赤小豆、薏仁等。
3、运动上舒展筋骨,避免劳累
中医认为,秋天时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可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跳健身操、打乒乓球、登山、慢跑、太极、快走、瑜伽等。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运动,运动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5小时,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即可。运动中谨慎无氧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最好选择在公园、林荫大道安静又干净的地方进行,不宜在马路边慢跑,户外运动时,穿着不要过于单薄,最好披有外套,要等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外套,而且运动完要及时披上。
根据年龄选择锻炼时段:年轻人安排在早晨和下午,中年人下班后18点~20点身心比较放松的时间段进行锻炼;老年人一般应选在14点~15 点温度稍高的时间进行健身。
运动前2小时补充500毫升的水,运动大量出汗时,每10到30分钟补一次水,每次补充200毫升到250毫升的水;做好准备活动,防止拉伤。
除此之外,罗主任建议在秋季还需要做好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心血管病等秋季高发疾病的防治:
支气管哮喘: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哮喘是一种容易发作的慢性病,因此哮喘者在缓解期要积极预防,首先要尽量避开过敏源,常见的过敏源有风媒花粉(枸树、蓖麻、蒿草等)、霉菌孢子、螨、某些生产性粉尘(如棉尘、蚕蛾、粉尘、山药粉)等;若哮喘病人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就应尽量避而远之。其次要暑天治疗,从小暑至立秋,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
慢性咽炎:秋天气候多晴少雨、气候干燥,咽炎若在急性期得不到彻底治疗,就会成慢性咽炎。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防治上宜滋阴清热、清咽喉,可用药物防治,如用麦冬3克、甘草1.5克、金银花3克、乌梅3克、青果3克,以开水泡,经常服用。饮食常吃绿豆饮或雪梨浆。
心血管疾病:秋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秋末冬初时节,脑血栓、脑溢血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
注:以上文图为非盈利性科普所用,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